《馬良辰書法藝術》序2 發布時間:2019.03.05 新聞來源:邢臺市馬良辰書法藝術學校 瀏覽次數:
這是我寫在家父書法作品集里的序言。在家父馬良辰先生仙逝五周年之際,我和二位姐姐搜集了父親書法資料,由河北美術出版社出版了《馬良辰書法藝術》一書。書中整理了家父的部分書法資料。作品按時間排序,也照顧到各種字體。也有其書寫的碑文和牌匾以及其篆刻印樣、文房用具,也有其自作詩詞和聯句。因為其書寫的碑文、牌匾比較多,因為時間關系,也有很大一部分并未搜集到實為憾事!今天發出,以享各位同好。希望各位方家多多指正。 父親去后,我常常想念父親,回憶和父親一起生活、回憶父親的藝術人生。父親在書法藝術上無疑是成功的,他真正做到了“集百家而自成一家”。已故的著名書法家王遐舉先生就曾為父親寫過“淵源有自”的評價。 父親在書法上的成功得益于家學和他始終擁有著純凈的心靈,以及他對各個門類藝術的熱愛。純凈的心靈能使他心無旁騖地追求藝術的至高境界,能使他勤奮和認真。祖父雖然是在農村務農,但祖父精于古典文化、珠算、書畫、音律,最令人叫絕的就是祖父能雙手珠算,是我們縣里有名的文化人。祖父最愛的就是讀書,盡管當時家里經濟狀況并不好,但卻有很多的書籍,其中包括不少古今名家的真跡和歷代名碑的舊拓珍本。這就給父親的學習提供了非常優越的物質條件。父親勤于學習也是人所共知的。父親小的時候生活在農村,農活兒需要勞力,父親要邊上學邊勞動。父親每每在下地之前,就先把準備背誦的古文、詩詞抄寫在一張紙上,裝在兜兒里,以備下地時邊干農活兒邊背誦。到父親上學的時候,已經開始興起新學。父親傳統文化的啟蒙是得益于祖父對他的教誨。父親生前就常常講起:“我學五經四書,都是小時候在被窩里,你爺爺撫摸著肚皮兒給講的!边@就使他對傳統文化的熱愛根植于他幼小的心靈,奠定了他今后不斷勤奮學習、研究傳統文化的基礎。 父親為藝、做人,非常認真,追求完美。他在自作論書詩中所說“書壇藝海數十冬,精揣細研法度中”、“舞文弄墨幾十年,未敢輟筆半日閑。點橫撇捺精推尋,間架結體細鉆研!闭袼谠娭兴f的一樣,幾十年來,他沒有一天不學習、不研究。他遍臨歷代名家法書,揣摩其神韻。分析其神韻是如何通過外現的,客觀的線條變化、間架結構以及章法來表現的。再將諸家進行比照,分析其內質,選擇吸收。將諸家之長相糅合,揉為一有機整體。做得筆筆有來歷,而又自成一格。父親應該是在邢臺市題寫牌匾最多的書法家,很多人就是通過父親題寫的牌匾知道父親的。我曾在上世紀八十年代,做過一個簡單的統計。在當時邢臺市商業最繁華的(從五一橋至地道橋)中興大街,只要前行十米,在街南街北的店鋪門頭,就肯定有一塊父親題寫的牌匾。密集度是相當高的!這是因為他的字倍受人們喜愛。人們評價他的字是“雅俗共賞”。這說明他的字里囊括了相當多的內容,有雅人可欣賞的內容,也有所謂俗人可看的東西,而且能完美地結合為一個和諧整體。能做到這一點是相當難的!父親曾總結說:“書寫牌匾,不同于書寫寸楷作品,牌匾字屬于榜書大字。大字貴緊密,還要有磅礴氣勢!顏體字蘊含盛唐氣象,氣勢宏偉,但失于遲滯。趙體字瀟灑流暢,但有飄弱之病。歐體字剛健嚴整,卻有拘謹之弊。所以要取各體之優點,互為補充,和諧融合,才能避棄各自之病而成完美之字!边@就是父親尊重傳統、追求創新的一個很好的例證。我市沙河縣的《宋璟碑》是顏真卿六十四歲時,為唐代四大名相之一宋璟書寫的神道碑。清末翁同龢曾稱贊其為“顏書第一碑”!其書法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,可惜原碑因歷代保護不善,殘破較為嚴重,很多字已經漫滅不清。他決心將其重刻,還其原貌。他為了將字補全,查閱大量資料,還不辭勞苦,親赴沙河數次,仔細查看原碑,通過刻痕,反復揣摩,再根據上下文的文辭來進行判定。在研究的過程中,他發現了很多資料中的錯訛,在鉤寫書稿時便予以糾正,并不辭辛勞親自進行刊刻。父親一生就是這樣認真地學習和研究。 書法是書寫自家胸臆。劉熙載在其《藝概·書概》 “書者,如也;如其學,如其才,如其志,總之曰如其人而已!备赣H的書法是純美的,正如他純美的心靈。父親的書法是豐韻的,正如他豐富、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。 人云:“功夫在字外”。藝術是相通的。父親集書法、京劇、中醫三大國粹于一身。他是中醫學校畢業,精通中醫理論。父親擅長京劇,做過專業京劇演員。曾隨團到全國各地巡回演出,倍受贊譽。后因國家解散京劇團,成立豫劇團。他便離開演員的工作去從事醫學和教育工作。一九八八年曾參加全國京劇票友比賽,獲得河北賽區凈行第一名。京劇藝術家袁世海先生曾聽其唱段后,當即收為弟子。也曾和全國諸多京劇名家多有交流,得廣泛好評。父親自幼浸染于古典文學,酷愛書法,基本功扎實,技藝精熟。所以父親能將中醫理論以及京劇韻味融進書法藝術之中。使其書法寓變化于和諧,平正之中見奇崛,寓神韻于平實。這都促使父親的書法藝術臻于妙境。得到了廣泛的認可。父親的書法作品多次參加國家、省、市各級展覽。是邢臺市第一位以書法作品入展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的書法展的人。父親曾于八十年代初撰寫書法論文《陰陽五行在書法中的運用》,在河北省首屆書法研討班上交流,并獲得好評。父親還善詩詞。經常寫詩、填詞、制聯以吟詠祖國名山大川、英雄豪杰。比如,《虞美人·觀郭守敬銅像》、《千秋歲·長城頌》等。還有他曾隨原市委副書記劉玉今到四川考察,經樂山,見大佛氣勢宏偉,傲立于三江匯聚之處。便制聯一幅,“腳踩三江水,胸懷四海潮”等。無不合轍押韻,平仄工整。 父親的“真、善、美”還體現在教育學生上。他在一九八四年五月就舉辦了邢臺市首屆書法講習班。后來又和楊玉堂先生等共同開辦了中國書畫函授大學邢臺分校。父親任書法部主任,主管書法教學并親自講授。后來退休后自己開辦了欣馨書法藝術學校。不管是成人學生還是小學生他都認真地教。他對臨帖要求極高!首先要形準,進而神完氣足。因為,“形”是“神”的基礎和依托。他說:“如果形都寫不準,還談什么神呢?!”父親對待學生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,從不保留,嚴格要求,都是傾心教授。使很多學生在全國獲得了優異的成績,為我市的書法事業做出很大貢獻。學生取得了好成績這也是他最為高興的!他不僅在書法上教學生,還在生活上幫助他們。比如,幫助李衛民開畫廊,幫助田兆信開辦牌匾石碑刻字廠等。他都無私地付出很多,從不計較個人的得失。 我很感念父親在書法上對我的幫助和指導。我有兩個姐姐,我是家里唯一的男孩兒,自小就被家人們嬌慣。父親對我更是疼愛有加。但在書法的學習方面父親對我的要求還是很嚴格的。當年我開始學習書法,父親先讓我挑選字帖時說:“一旦選定,就不能朝三暮四。什么時間換帖,必須聽我的!”所以,我當初練習柳體就練了五年。后來允許我換帖了,就讓我學碑。他說:“別學我了,學我會永遠超不過我!”父親就給我推薦了《張猛龍碑》。給我指了一條很艱難的學習之路,也是一條成功之路!稄埫妄埍繁豢涤袨橥茷椤氨北住。筆畫、結構變化極為豐富,掌握起來也是很困難!她是“有規律,無定法”。這規律掌握起來可是不易!但魏碑的資料是極為豐富的,可以在很多相近的碑帖中汲取營養,能較為容易地融合,形成自己的魏碑風格。而且父親的深意在于:我很熟悉他的帖學風格,而且他的帖學風格為廣大受眾所欣賞,是很成功的自成一派。將來我就能比較容易地做到“碑帖結合”。這也是自清季以來,是大多書法家所追求的至高境界!我將循著父親所指的方向,向著更高的目標不懈追求! 父親去了,他的德藝、他的精神永在! 本文共分
[1].
....頁
|